close
【聯合報╱記者許韶芹/台北報導】 2007.10.25
 
台灣投資人買基金除了特別愛好「熱賣牌」、「下架牌」、「停售牌」,專門搶購熱門或即將停售的基金外,還有特別喜歡把基金當股票炒;短線進出者,大有人在。
(評論:錯誤的觀念導致市場無法產生自由經濟機制,若投資人喜好將基金當股票頻繁買賣者,建議把一部份資金直接投資股市,另一部份放在基金,同時做好資產配置來分散風險)
 
投信業者發現,很多國內民眾買基金,績效多半只看一、二個月,不願將時間拉長,透過時間複利效果累積財富。
 
還有的投資人,會拿過去買股票的習慣投資基金,短線進出頻繁,甚至存著「買以面額10元募集的新基金比較便宜,且容易漲」;「淨值高的基金太貴了,有可能漲不動」;或是「基金漲多了,淨值會『到頂』」…等迷思。
 
理財專家澄清,基金淨值代表基金實際價值,根據基金本身持有的投資組合(即資產內容)計算而來,高淨值的基金並非價格太貴的基金。
 
基金和股票投資也不同,基金沒有所謂「淨值低,價格便宜就容易漲」;或是淨值漲高,就有「到頂」的疑慮。倘若經理人選股擇時的能力優異,操作策略得宜,基金淨值可能一直創新高。
 
相對的,如果經理人操作錯誤,還是有可能基金成立好幾年後淨值仍在10元以下。
 
專家建議,投資人應該關注基金選股哲學、績效表現,而非以淨值高低衡量基金該買或該賣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布萊恩的眼界觀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