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【聯合報╱記者許韶芹/台北報導】 2008.01.16
近幾年投資基金熱門,同時擁有七、八檔基金大有人在,不過不少人對基金存有諸多迷思,例如把基金當股票炒、迷信明星經理人以及冠軍基金等,小心累積太多錯誤觀念,反而成為獲利的絆腳石!
先鋒投顧研究企劃部副總經理羅際夫說,首先,很多國內投資人喜歡買淨值低的基金,以為基金跟股票一樣,淨值低一點未來上漲的空間較大,其實不然。投資基金在乎的是「漲幅」,而不是「淨值」。
由於基金投資標的是一籃子股票,績效來自經理人還有背後研究團隊的操盤表現。一檔好基金,即便淨值再高,未來上漲的空間無限,但一檔爛基金,即使淨值只有十幾塊,未來還是有可能繼續跌下去,成為淨值兩、三元的雞蛋、水餃基金。
迷思二:相信暢銷基金,迷信明星經理人、年度績效冠軍。過去有民眾照著銀行熱銷基金排行榜的名次決定資產配置部位,賣得最好的基金投資比重最多,其他配置則照排名依序降低,但羅際夫說,賣得好的基金多半都是銀行櫃員、理專舌粲蓮花,大力促銷的結果,績效有時反而平平。
迷信明星經理人、冠軍基金也要不得。台股輪轉速度越來越快,三年前小型股漲翻天,店頭基金紅不讓,但去年小型股慘兮兮,重押小型股的店頭基金績效一落千丈,過去的冠軍光環不再。
迷思三:不懂得做「真正的」資產配置。羅際夫說,雖然投資人普遍都有資產配置的觀念,但卻沒有落實,有人一次買了印度、印尼、泰國、俄羅斯、馬來西亞一堆基金,就以為做了資產配置,但這些投資區域都是高風險的單一新興國家,股災來時全部會慘遭市場錯殺。真正的資產配置應該是股、債均衡,股票中要包含全球股票型、新興市場等區域。
迷思四:匯率、費率迷思。羅際夫說,有投資人買股票型基金,特別在乎匯兌收益還有匯兌損失,但投資基金賺的是資本利得,匯收、匯損只是一小部分,一檔好基金一年可以幫你賺好幾成獲利,何需在乎不到百分之一的匯率收益和損失,真想賺匯率,不如存外幣定存。
很多投資人特別喜歡省手續費,只要看到哪家投信手續費打折就會急著申購,但買基金是看報酬,不是看手續費高低,可別賺了手續費、賠了報酬。
迷思五:買紅不買黑、追高市場。羅際夫說,股市創新高後,第二天常見很多人捧著錢要來買該區域的基金;股市重創時又會有很多人急著贖回。但投資看時點比看市場重要,要賺到錢切記「買黑不買紅」,股市重創時才是進場時點,等到從波段低點漲上去後才獲利了結,「反其道而行」只會落到套牢下場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